一、持续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推动东部医疗中心部分启用,通济、华山、田横卫生院移址新建项目开工建设,温泉卫生院二次结构、保温、外墙、门窗等完工。完成区疾控中心搬迁。力争区中医医院感染科门诊楼、精神卫生中心病房楼、大信卫生院等项目启用,结核病防治中心、区第二人民医院等项目竣工,中医医院北部院区基本完工。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实施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积极推广三明经验,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持续深化公立医院价格调整、医保支付、薪酬分配、绩效考核等重点改革,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高质量推进妇幼健康服务联合体示范项目,构建整合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三、稳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区级医院提升核心专科、夯实支撑专科、打造优势专科,通过开展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人员驻点帮扶、输出技术和管理团队、实施远程帮扶等方式,辐射带动全区医疗技术水平再上新台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进医疗服务次中心建设、“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实施“卒中识别与分级诊疗行动”,全面推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S管理,打造特色专科,提升业务能力,织密织牢基层医疗服务网底。
四、优化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
区中医医院围绕“五维创新”,医教研协同发展,打造青岛市区域中医医疗副中心,深入实施“五个全科化”,推进紧密型县域中医医共体建设,明显提升中西医结合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实现服务能力和运营效率双提升。加大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力度,逐步提升医疗机构中医类别医师比例,实现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全覆盖,全民推广八段锦,开展“中医药伴我成长”行动,在全社会营造“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良好氛围。
五、深入推进医防融合
进一步拓展区疾控中心改革试点深度、力度和广度,推动预防接种单位8S管理工作实现全覆盖,开设区疾控中心综合门诊部、预防接种门诊,探索建设中医防病基地,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防治中的独特优势。疾控中心派驻人员全面覆盖区内所有公立医疗机构,深入开展疫苗处方,实现医防融合高效发展。持续完善三级协同服务体系运转,优化“三高中心”“三高基地”和“三高之家”功能布局和人员配置,加强基地业务培训。继续实施“三高一慢”健康管理,进一步提升管理质量,筑牢“三高”居民的第一道健康防线。持续扩大签约服务覆盖面,有序推广老年人个性化签约服务包,持续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六个拓展”“三个延伸”。
六、营造优质的“一老一小”服务环境
开展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推动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托育服务发展,开展托幼一体化建设试点,积极争创省级新型婚育文化建设示范区。聚焦计生家庭急难愁盼问题,联合联通公司开展“健康scmxtz联通万家”活动,为计生特殊家庭提供优惠的通讯服务,将“暖心家园”和“向日葵亲子小屋”拓展到每个镇街,进一步满足全人群多元化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