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手机版

请输入检索词

北安街道:以农为媒,串联乡村振兴经济带
发布日期: 2019-10-22

10月15日,青岛国风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种植合作基地授牌暨宏仁堂北安店揭牌仪式在北安街道周集村举行,北安产中药材将通过国风药业走向全国各地。

今年以来,北安街道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家门口建科研基地,特色农产品深加工走出国门,使传统农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农业+科研,打造中医药康养生态基地

“‘保温杯里泡枸杞,高粱酒里加人参’。现代人健康养生理念越来越强,我们也要与时俱进,打造中医药产业,发展康养农业,向农业集约化、专业化转型。”北安街道周集村乡村振兴第一书记于洁提起该村的产业蓝图信心满满。

杜仲、丹参、白芨、黄精等名贵中药种植在村民中推广;学习中医药科普文化、品尝杜仲茶、体验牡丹糕等深加工产品,让市民来一场中医药养生旅游;科技创新孵化和教学研发并驾齐驱,引进中科院院士、高校专家教授、生物科技研究员,指导本地技术人才从田间成长起来,培育农业专业化人才……

于洁介绍,为加速打造中医药康养结合生态基地,北安街道在杜仲产业园成立“青岛乡情杜仲种植专业合作社”,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600亩基地种植百余种中药材,预计亩产20余万斤,带动百余名村民就业。

农业+电商,三产融合促品牌农业

“我从一个微商那买了块高端香草手工皂,到手一看原来是咱北安生产的。”提起这次网购经历,家住下疃村的张彩晖不禁为“北安造”竖大拇指。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与价值链,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位于周南村的青岛百草香芳香植物有限公司将香草种植与销售做成“农业+电商”驱动范本。

“我2001年开始进入香草行业,从一开始单纯只做种苗慢慢发展到花、草、茶深加工,经过十多年的运作,公司已经拥有完善的生产和销售网络。”青岛百草香芳香植物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崇华说,科技让公司从香草种植转型为香草产品加工,互联网为产品推广和销售提供了更大平台。

种植园带动旅游观光,科技研发提高经济效益,电商平台推动产品远销海外,版权登记为企业品牌保驾护航。百草香公司生产、研发、加工、销售的体系清晰展示了现代科技农业产业化的全过程。百亩育种育苗基地、1600亩产业化合作种植基地、百余香草品种,产品涉及鲜叶、盆栽、精油等,广泛应用于食品、纺织、医药、美容养颜、绿化、美化和香化等领域。如今,曾为世博园提供种苗、产品登上上合峰会餐桌的百草香公司已然成为明星企业。

农业+生态,筑建绿色新家园

1960年竣工的宋化泉水库,不仅是城区重要的供水水源,还为农田灌溉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北安街道坚持“党建引领、两区共建、产居融合”发展思路,把突破乡村振兴作为“攻山头、创典型”的重要攻坚战之一,着力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区域统筹发展的环湖乡村振兴产业带。

依托宋化泉水库及周边田园湿地,北安街道积极打造宋化泉美丽乡村,规划项目,注入资金,成立宋化泉合作社,注册农产品商标,流转土地开辟自助生态小菜园。一张集生态观光、创新研发、文化创意于一体的环宋化泉水库乡村振兴带初见雏形,将宋化泉美丽乡村示范村、古紫薇种植、百草园中草药种植等乡村振兴点串联起来。

请输入文字
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提交
提交
评论列表(0条)
查看更多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