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检索词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对于区内中小学生的食品安全加大了管理力度,但是在个别小学周边依然存在售卖低质、劣质食品的现象。学校周边的小卖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购买学习用品提供了便利,但是中小学生辨认能力不足,经常会被小卖店内低价、包装鲜艳的劣质食品吸引。 根据调查,学校周边的小卖店已经成为不合格食品的主要集散地,而且生产此类食品的企业基本都有被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处罚的记录,有的甚至被责令停业整改,处罚原因为添加剂过量、生产人员无健康证明等。这些公司生产的产品用料多为劣质原料、食品添加剂含量高,普遍是中小型企业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诸多食品安全问题。少年儿童是消费群体中的弱者,对于食品容易追求口味刺激,食品安全防范意识较差,长期食用不安全食品,容易造成偏食、免疫能力下降等危害身体健康的状况。
针对以上情况,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建议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加大对校园和校园周边商铺的整治力度,坚决杜绝不合格食品流入校园。
二是建议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勤检查、严监督,对于商铺经营食品的规格、产地、包装,是否符合国家的质量标准,食品来源渠道是否正规,是否曾有过食品相关处罚记录、是否销售假冒产品等进行严格检查,发现“三无”食品应及时处理,并加大处罚力度。同时,建议加强对中小学餐饮配送企业的食品安全检查,确保孩子入口的食物干净、卫生。
三是建议学校发现不合格食品流入校园,及时向监督管理部门反应。同时建议学校对于配餐公司的配餐起到监督作用,将校园食品安全网筑牢,全面确保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